次前韵

白日愁将暮,黄河不肯清。 谁邀江月色,閒听棹歌声。 野鸟高飞去,汀鸥作意迎。 伊予惭负汝,相对若为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前韵:按照前一首诗的韵脚作诗。
  • 白日愁将暮:白日,指白天。愁将暮,形容心情忧愁,感觉时间将尽。
  • 黄河不肯清: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不肯清,比喻世事纷扰,难以澄清。
  • 谁邀江月色:邀,邀请。江月色,江边的月光。
  • 閒听棹歌声:閒,同“闲”,悠闲。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 野鸟高飞去:野鸟,指野生鸟类。高飞去,形容鸟儿自由飞翔。
  • 汀鸥作意迎:汀鸥,水边的鸥鸟。作意,故意,有意。
  • 伊予惭负汝:伊,古文中常用来指代“你”。予,我。惭负,感到惭愧,辜负。
  • 相对若为情:相对,面对面。若为情,如何是好,难以面对。

翻译

白天的忧愁似乎随着日暮而加深,黄河的水也始终不清澈。是谁邀请了江边的月光,让我悠闲地听着划船的歌声。野生的鸟儿高高飞走,水边的鸥鸟却有意迎接我。我感到惭愧,辜负了你,面对面时,我该如何是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白日愁将暮,黄河不肯清”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句通过对江月、棹歌、野鸟、汀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结尾的“伊予惭负汝,相对若为情”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和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唐伯元

明广东澄海人,字仁卿。万历二年进士。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有《二程年谱》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