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芳亭承南罗二长官见招赏菊集诸曹友为补重阳之会
大隐于今混庙廊,翩翩同舍共亭芳。
深林夕照明栖鸟,曲径人疑绕洞房。
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
谁知玉露凋伤后,更向疏篱作意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隐:指隐居在朝市之中,不为名利所动的高士。
- 庙廊:指朝廷。
- 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美好。
- 同舍:同僚。
- 栖鸟:栖息的鸟儿。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洞房:深邃的内室,常指女子的闺房。
- 恼杀:非常喜爱,使人陶醉。
- 五色:指色彩斑斓。
- 簪看:插戴。
- 绿鬓:形容年轻时的黑发。
- 赛重阳:比重阳节还要热闹。
- 玉露:指秋露。
- 凋伤:凋零损伤。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作意:特意,故意。
翻译
如今,真正的隐士混迹于朝廷之中,我们这些同僚在亭中相聚,共享芳华。 夕阳照亮了深林中的栖鸟,弯曲的小路让人误以为是通往幽深的闺房。 那五色斑斓的黄花让人陶醉,我们插戴在年轻的黑发上,比过重阳节还要热闹。 谁知道秋露凋零之后,那些花儿更是在稀疏的篱笆旁,故意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赏菊的场景,通过“大隐于今混庙廊”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超脱,而“翩翩同舍共亭芳”则表达了同僚间的和谐与美好。诗中“恼杀黄花仍五色”一句,既赞美了菊花的绚烂,又暗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结尾“更向疏篱作意香”则巧妙地以菊花的香气,象征了隐士不屈的精神和高雅的情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唐伯元
明广东澄海人,字仁卿。万历二年进士。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有《二程年谱》等。
► 102篇诗文
唐伯元的其他作品
- 《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其二 》 —— [ 明 ] 唐伯元
- 《 周中丞再疏乞归自缙神官军而下号留不已集杜却寄 》 —— [ 明 ] 唐伯元
- 《 黄梅道中望五祖峰有怀汪子虚 》 —— [ 明 ] 唐伯元
- 《 亭中雪甚有怀旧署赵孟顾邹诸君子 》 —— [ 明 ] 唐伯元
- 《 寄寿太宰杨公三首 其二 》 —— [ 明 ] 唐伯元
- 《 九日同诸省丈游南坛望斋宫小憩追次小杜九日登高诗却集老杜七言律句 》 —— [ 明 ] 唐伯元
- 《 送霍年兄之署教靖江 》 —— [ 明 ] 唐伯元
- 《 下蔡镇夜憩文珠寺闻野歌有献胡山人诗者得江字 》 —— [ 明 ] 唐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