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听雨偶成

· 袁华
哦诗听雨向西窗,犹胜衔枚夜渡江。 赤壁焚舟惊破魏,马陵斫木善收庞。 身经丧乱家何在,老去情怀酒易降。 清坐不知更漏永,抛书假寐对残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哦诗:吟咏诗歌。哦,读作[ó],轻声吟咏。
  • 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衔枚以防出声。枚,读作[méi],一种形似筷子的东西。
  • 赤壁焚舟: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周瑜用火攻破曹操的船队。
  • 马陵斫木:指战国时期孙膑在马陵道设伏,用砍倒的树木阻塞道路,击败庞涓。斫,读作[zhuó],砍削。
  •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 更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也指夜晚的时间。
  • 残缸:指快要熄灭的油灯。

翻译

在西窗下吟咏诗歌,听着雨声,这比衔着枚(防止出声)连夜渡江还要惬意。想起了赤壁之战中焚烧船只,惊破了魏军,以及马陵道上砍倒树木,巧妙地收服了庞涓。经历过战乱,家在哪里呢?年老之后,心情容易受酒的影响而变得柔软。静静坐着,不知不觉夜已深,放下书本,闭目养神,对着快要熄灭的油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雨夜吟诗与战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倦。诗中“赤壁焚舟”与“马陵斫木”两个历史典故,既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也隐含了对智谋与勇气的赞美。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抒发了经历丧乱后的无奈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