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黄徵士观复

· 孙蕡
积翠西南天柱峰,中天仿佛玉芙蓉。 时清有客歌鸣凤,地僻无人见卧龙。 白璧明珠淹下国,丹崖绿壑寄高踪。 匡时正有丘园念,几欲驰书道莫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翠:指山色苍翠。
  • 天柱峰:山峰名,此处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玉芙蓉:比喻山峰如玉雕的芙蓉花。
  • 鸣凤:比喻贤才。
  • 卧龙:比喻隐居的贤才。
  • 白璧明珠:比喻珍贵的人才。
  • :留滞。
  • 下国:指偏远的地方。
  • 丹崖绿壑:红色的山崖和绿色的山谷,形容景色秀丽。
  • 高踪:高尚的行迹。
  • 匡时:治理时世。
  • 丘园:指隐居之地。
  • 驰书:传递书信。
  • 道莫从:道路不通,无法前往。

翻译

山色苍翠的西南天柱峰,在空中仿佛是玉雕的芙蓉花。 时世清明有贤才在歌唱,但地处偏僻无人能见到隐居的贤者。 珍贵的人才留滞在偏远之地,红色的山崖和绿色的山谷寄托着高尚的行迹。 治理时世正需要隐居之地的贤才,几次想要传递书信却因道路不通而无法前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天柱峰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鸣凤”与“卧龙”的比喻,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时世的关注。诗中“白璧明珠淹下国”一句,既赞美了人才的珍贵,又暗含了对人才未能得到重用的遗憾。结尾的“匡时正有丘园念,几欲驰书道莫从”则抒发了对治理时世的迫切心情,以及因道路阻隔而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才的深切关怀。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