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五咏娄侯庙
有宋建王极,汴京郁嵯峨。
仁化浃迩遐,林林英杰多。
昆山虽僻左,士风粹而和。
明经擢高第,踵接肩相摩。
御史乡先生,学术正不颇。
五传究终始,备论订舛讹。
粤在宣和间,袖然中巍科。
初主丽水簿,言事何委蛇。
说书辅春坊,执法居諌坡。
从容荅时相,直气凌太阿。
范公在馆下,诘责加切磋。
卒为廊庙器,词源浩江河。
高弟沙随程,入室非操戈。
宋史书列传,耿耿名弗磨。
世变陵谷迁,百年无几何。
城南新漕里,荆榛埋铜驼。
景行世仰止,高风激颓波。
门墙既有限,樵牧安敢过。
再拜重兴感,临风动悲歌。
荒苔封断碣,太息为摩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山:地名,今江苏省昆山市。
- 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 郁嵯峨: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汴京的雄伟。
- 浃迩遐:普及到近处和远处。
- 粹而和:纯粹而和谐。
- 明经:指通过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
- 踵接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
-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 不颇:不偏颇,公正。
- 五传:指五经的传承。
- 舛讹:错误。
- 宣和:北宋年号。
- 巍科:高科,指高级的科举考试。
- 丽水:地名,今浙江省丽水市。
- 委蛇:曲折,这里指言辞委婉。
- 春坊:古代官署名。
- 諌坡:古代官职,负责进谏。
- 太阿:古代宝剑名,比喻正直。
- 馆下:指在官署中。
- 切磋:互相讨论学习。
- 廊庙器:指有才能的人。
- 词源:指文辞的来源,比喻文采丰富。
- 高弟:高徒,优秀的学生。
- 入室:指深入学习。
- 宋史:指《宋史》这部史书。
- 陵谷迁:比喻世事变迁。
- 铜驼:古代铜制的骆驼,常用来象征都城的繁华。
- 景行:仰慕的行为。
- 颓波:衰败的趋势。
- 门墙:指学校的围墙。
- 樵牧:砍柴和放牧的人。
- 断碣:断裂的石碑。
- 太息:深深叹息。
翻译
在宋朝建立王权之时,汴京城雄伟壮观。仁政普及到近处和远处,众多英才辈出。昆山虽然地处偏僻,但士风纯粹和谐。通过明经科考试的士子们,接连不断,肩并肩地拥挤。御史作为乡里的先生,学术公正不偏。他传承五经,详细研究其始末,订正错误。在宣和年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级科举考试。最初担任丽水的主簿,言辞委婉地表达意见。后来在春坊担任说书,又在諌坡担任执法官。他从容不迫地回答时相,正气凛然。在馆下,他与范公互相讨论学习,最终成为国家栋梁,文采丰富如江河。他的高徒沙随程,深入学习,不持戈矛。《宋史》中记载了他的列传,名声显赫不朽。世事变迁,百年间变化巨大。城南新漕里,荆棘丛生,铜驼被埋没。仰慕他的行为,高风亮节激励着衰败的趋势。学校的围墙有限,砍柴和放牧的人不敢越过。再次拜祭,感慨万分,临风悲歌。荒苔覆盖着断裂的石碑,深深叹息,抚摸着石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宋朝时期昆山士风的赞美,以及对一位御史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士人的精神风貌。诗中,“明经擢高第,踵接肩相摩”描绘了科举考试的盛况,而“从容荅时相,直气凌太阿”则体现了御史的正直和才华。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诗人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怀念和对士人精神的敬仰。同时,诗末的“荒苔封断碣,太息为摩娑”也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辉煌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