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夜鸣琴图为庄知州赋

· 倪谦
空山无人秋夜凉,银河荧荧流月光。 苍龙百尺落松影,松梢露滴沾衣裳。 幽人中夜耿不寐,起抱丝桐幽思长。 坐据苔石不知泠,横膝对月调宫商。 山高水深趣未已,谁其知者同徜徉。 七弦不尽太古意,下听独有仙娥嫦。 调高馀响振山谷,啼鸟惊起争飞翔。 夜深欲鼓广陵散,斜月半落山苍苍。 呼童抱琴且归去,净扫白云眠石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银河:银河系,天空中的星系。
苍龙:苍翠的松树。
丝桐:古代一种用来制作乐器的树木。
泠(líng):清凉。
调宫商:指古代音乐中的音调。
广陵散:古代琴曲名。

翻译

在空山中,秋夜里凉飕飕的,没有人烟,银河在天空中流淌着月光。苍翠的松树投下百尺长的影子,松梢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裳。有位隐士在深夜里不安地坐着,抱着丝桐琴,幽思缭绕。坐在苔石上,不觉得凉冷,交叉着双膝,对着明亮的月光弹奏着古老的音乐。山高水深,景致仍未尽兴,谁能领悟这其中的奥妙呢?七弦琴的音乐永不停歇,传达着太古的情感,细细聆听,只有仙女们才能领悟。音调高扬,余音回荡在山谷间,惊起了啼鸟,它们惊慌地飞翔。深夜时分,想要演奏《广陵散》,斜月已经半落,山色苍苍。唤来仆人,抱着琴,一同归去,清扫干净,躺在石床上,入眠于白云之间。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秋夜中独自坐在山间,抱着丝桐琴,弹奏着古老的乐曲。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隐士的心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音乐回荡在山谷间,与清风、明月相伴,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受,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美。

倪谦

倪谦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正统四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 ► 5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