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官山水画为李员外题

· 倪谦
江村杳霭路不分,野人作伴鹿与麇。 五月六月雨三日,千山万山皆白云。 平堤漫漫江水绿,翠树重重覆萝屋。 苔封石径绝行踪,持镵何处寻黄独。 模糊泼墨扫烟鬟,前代画手称房山。 郎官意匠得其趣,岚光不散迷孱颜。 多君生长山水窟,到处爱山常拄笏。 宁知皓首出榆关,坐对燕然惟咄咄。 天台雁荡浙水东,夜夜家山乡梦浓。 有待拂衣归旧隐,与君林下会相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杳霭(yǎo ǎi):形容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鹿(lù):鹿。麇(jūn):一种野生动物,类似鹿。黄独(huáng dú):指一种黄色的花。模糊泼墨扫烟鬟:形容画面模糊,如同水墨画中的烟雾缭绕。房山:古代著名山水画家。岚光(lán guāng):山间的雾气。孱颜(chán yán):形容面容憔悴。拄笏(zhǔ hù):古代官员出行时手中所持的一种仪仗。皓首(hào shǒu):白发。榆关(yú guān):古代地名。咄咄(duō duō):形容态度严肃。雁荡(yàn dàng):古代地名。

翻译

江村里远远的雾气笼罩,道路难以��辨,野人与鹿、麇为伴。五月六月连续下了三天雨,千山万山都被白云环绕。江水在平静的堤岸上泛着绿色,翠绿的树木掩映着层层叠叠的茅草屋。苔藓覆盖着石径,看不出有人经过的痕迹,拿着镵的人在哪里寻找那种黄色的花。画面模糊,如同泼墨扫过的烟雾缭绕,前代画家房山被誉为泼墨扫烟鬟的高手。官员们的意境领悟到了这种趣味,山间的雾气不散,迷失了憔悴的面容。许多人生长在山水之间,到处都喜欢山水,常常拄着笏。不知道白发老者从榆关出来,坐在燕然山前,只是一言不发。天台和雁荡在浙水的东边,夜夜里家乡的山梦境浓郁。等待着拂衣归去旧隐居,与你在林下相遇。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江村的宁静和神秘。诗中运用了大量意境深远的词语,如“杳霭”、“黄独”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静谧之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画中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倪谦

倪谦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正统四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 ► 5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