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父登泰山四首

缥缈飞云十八盘,高临回首尽长安。 青天万仞楼台立,白日千重杖履寒。 若木烟光浮帝阙,扶桑霞影落仙坛。 相携并倚孤鸾啸,不向遥空问羽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云雾缭绕,景象模糊不清。
  • 飞云:形容云朵飘动的样子。
  • 十八盘: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以山路曲折险峻著称。
  • 高临:从高处俯瞰。
  • 回首:回头看。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繁华的都市。
  • 万仞:形容极高,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楼台:高大的建筑物。
  • 白日:明亮的太阳。
  • 杖履:指行走时所用的拐杖和鞋子,这里指代行走。
  • 若木:神话中的树名,传说中生长在西方日落之处。
  • 帝阙:皇帝的宫殿。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中生长在东方日出之处。
  • 仙坛:神仙居住的地方。
  • 孤鸾:孤独的凤凰,比喻孤独的人。
  • 遥空:遥远的天空。
  • 羽翰:羽毛和笔,这里指代飞翔和书写。

翻译

在泰山十八盘的缥缈飞云中,我们高高在上,回首望去,尽是长安的繁华。青天之下,万仞高的楼台耸立,白日当空,千重山路行走时感到寒冷。若木的烟光在帝阙之上浮动,扶桑的霞影落在仙坛之上。我们相携并立,孤独地仰天长啸,不向遥远的空中询问飞翔的秘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父亲一同登泰山的壮丽景象,通过高远的视角和神话元素的融入,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诗中“缥缈飞云”、“万仞楼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险峻与高远,而“若木烟光”、“扶桑霞影”则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结尾的“相携并倚孤鸾啸,不向遥空问羽翰”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胡应麟的诗歌才华。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