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论文曾驻木兰舠,按部长怀使者劳。 岂谓青衿还绛帐,尚从黄绶问绨袍。 书传大禹千秋穴,赋涌灵胥八月涛。 不是輶轩频顾盼,桐君山色为谁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苏君禹(sū jūn yǔ):指古代文学家苏轼。 武林(wǔ lín):指朝廷。 手札(shǒu zhá):手书。 诗扇(shī shàn):指用来写诗的扇子。 李参知(lǐ cān zhī):指李参政,古代官员。 惓惓(jué jué):形容心情沉重。 赋答(fù dá):指以诗歌回答。 木兰舠(mù lán chuán):指古代的一种船。 青巾(qīng jīn):指士人的服饰。 绛帐(jiàng zhàng):指官署。 黄绶(huáng shòu):指官员的服饰。 绨袍(tì páo):指官员的服饰。 大禹(dà yǔ):指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灵胥(líng xū):指古代的官职。 輶轩(yóu xuān):古代的一种车辆。 桐君山(tóng jūn shān):指传说中的桐柏山。

翻译

苏轼观察到朝廷的情况,用手写下了这首诗,附在扇子上送给李参政,表达了自己对他北上的劝告和担忧之情。

论文曾在船上停留,怀念着使者的辛劳。 没想到身穿青巾还是绛帐,还是要问起官员的服饰。 书信传达着大禹治水的传说,诗歌涌动着灵胥的壮丽。 不是坐在车上频频回头,桐君山的景色又为谁而高远。

赏析

这首诗通过苏轼的视角,描绘了当时朝廷的情况和自己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官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整体氛围庄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