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

一春毛食久,十亩末青黄。 作苦虽无力,居贫尚有方。 水咸禾易烂,田瘠麦难长。 不少夫家怨,辞农去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毛食:指靠吃草根、树皮等粗糙食物为生。
  • 十亩:古代面积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一块地。
  • :指庄稼的尖端部分。
  • 水咸:指土地含盐碱。
  • :指土地贫瘠。

翻译

一年过去了,我靠吃粗糙的食物维持生计,十亩地里的庄稼长得黄黄绿绿。虽然辛苦却力不从心,生活虽然贫困但还有些许希望。土地含盐碱,庄稼容易烂烂,土地贫瘠,麦子难以茁壮成长。不少人家都在抱怨,他们离开农村,离开了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艰难生活的写照,生活贫困,土地贫瘠,庄稼难以茁壮成长,农民们不得不离开故乡谋生。诗中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展现了农村的贫困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