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插竹滩心不聚鱼,天寒鱼少水光虚。 虾䱉亦要盐相换,人是无盐二十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插竹滩(chā zhú tān):古地名,在今天的广东省汕头市
  • 虾䱉(xiā yú):一种水生动物,类似虾和蟹的混合体,生活在淡水中

翻译

在插竹滩,心情不佳,没有聚到鱼,天气寒冷,鱼儿稀少,水面显得空旷。就连虾䱉也需要盐来交换,人类却不像虾䱉那样需要盐,却要多过二十岁。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自广至韶江行的心境。作者在插竹滩垂钓,但却无所获,心情有些失落。通过描述天寒鱼少、水光虚等景象,表现了一种落寞和冷清的氛围。虾䱉需要盐相换,而人却不需要,这种对比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不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淡泊寡欲的生活态度,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