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

连墩勾堡雁门西,白麦青稞出未齐。 边女尽能蒙古语,汉儿多作女真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连墩(diūn):指连绵的小山丘
  • 勾堡(gōu bǎo):古代边防要塞
  • 雁门(yàn mén):古代边关名称
  • 青稞(kē):一种农作物,类似大麦
  • 女真(nǚ zhēn):古代民族名,即女真族,后为金朝
  • 啼(tí):哭泣

翻译

连绵的小山丘和古代边防要塞勾堡在雁门西边,白色的麦子和青稞还没有完全长成。边境的女子都能说蒙古语,汉族的男孩则常常哭泣成为女真族的俘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境地区的景象,通过对比女子和男孩在语言和命运上的不同命运,展现了当时战乱频繁的边疆生活。女子能说蒙古语,暗示她们可能被俘虏或与蒙古人有交流,而汉族男孩则常常哭泣,表现出边境地区的动荡和悲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当时边疆的苦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