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方誉子枉顾草堂留赠之作次原韵

却幸穷愁得著书,萧条长守故山庐。 神仙未遣都无分,农圃何妨遂不如。 陶氏儿争惟纸笔,郑公宾笑是耰锄。 白衣终与春秋老,文艳看君献子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愁(qióng chóu):指贫困和忧愁。
  • 神仙(shén xiān):传说中的仙人。
  • 农圃(nóng pǔ):农田。
  • 陶氏(Táo shì):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 郑公(Zhèng gōng):指郑玄,东汉时期的学者。
  • 耰锄(yōu chú):古代一种农具,用来除草。
  • 白衣(bái yī):指普通百姓。
  • 文艳(wén yàn):指文采华美。

翻译

幸好即使在贫困忧愁中也能得到书籍,虽然生活简朴长久地守护在故山的茅屋里。神仙们还未派遣给我福分,但我也无妨在农田里耕种。陶渊明只争论纸笔,郑玄却笑谈耰锄。白衣人终将老去,但我期待你献上的华美文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中依然珍视读书的心态,他认为即使没有得到神仙的恩赐,也可以在平凡的农田生活中有所作为。通过对陶渊明和郑玄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文学和农耕两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文学之美的向往和珍视。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珍视文学的情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