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增城冉明府

咫尺罗浮两县分,增城烟雨博罗云。 重来鲍靓三千岁,复治朱明四百君。 白水化将膏泽下,桃花吹作杜兰薰。 春台只在春冈曲,父老仁声处处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增城(zēng chéng):地名,广东省广州市下辖区县之一,古称增兴县。
罗浮(luó fú):地名,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博罗(bó luó):地名,广东省惠州市下辖县。
鲍靓(bào liàng):人名,指古代有德行的人。
朱明(zhū míng):指明朝。
白水(bái shuǐ):指清澈的水。
桃花(táo huā):桃树开的花。
杜兰(dù lán):一种香草。
春台(chūn tái):春天的台子,指春天的景色。
春冈(chūn gāng):春天的小山。
父老(fù lǎo):老一辈的人。
仁声(rén shēng):指有仁爱之声。

翻译

咫尺间,罗浮和两县相隔,增城的烟雨与博罗的云交相辉映。历经时光,鲍靓的美德传颂了三千年,朱明时期的治理也留下了四百位君主的足迹。清澈的白水滋润着大地,桃花在风中摇曳,散发着杜兰的芬芳。春天的景色只在春冈曲中,老一辈的人们传颂着仁爱之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增城的风景和历史,通过对增城、罗浮、博罗等地名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地方的独特之处。诗中提到的鲍靓和朱明则代表了古代有德行的人和明朝时期的治理。白水、桃花、杜兰等意象则为诗篇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最后,诗人通过春台、春冈、父老等词语,表达了对增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