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武番禺

天水雄才六郡高,早年频佩吕虔刀。 来临百粤多膏泽,坐拥三城失海涛。 秦地风诗还驷驖,楚臣苗裔亦离骚。 殷勤礼数能忘分,日侍神明敢告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番禺(fān yú):古代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的旧称。 吕虔(lǚ qián):古代著名剑客。 百粤(yuè):指岭南地区,即广东地区。 驷驖(sì tiě):古代传说中的神马。 苗裔(yì):指楚国后裔。 离骚(lí sāo):《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翻译

展现武士风采的番禺,拥有天赋的才华和六郡的声望,年轻时常佩戴着著名剑客吕虔的刀。前来的人们多得到了岭南地区的滋润,坐拥三座城池,仿佛失去了海浪的声音。秦地的风采诗歌依然有着驷驖的风范,楚国的臣子苗裔也有着《离骚》的才情。彼此之间殷勤的礼数能够忘却彼此的界限,每日侍奉神明,敢于向神灵述说自己的辛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具有武士风采的番禺地区,以及那里的人们在文学、历史和信仰方面的风采。通过对古代名人和文学作品的引用,展现了番禺地区的繁荣和文化底蕴。诗中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学的致敬,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