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韩宪副

牂牁一柱是崧台,文武声华宪府开。 燕喜每期张仲饮,干旄先下彼姝来。 羚羊东驻韩雍迹,锦石西封陆贾才。 更为南交持雅颂,纵横玉尺奋高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牂牁(zāng kē):古地名,即今天的贵州省遵义市。
  • 崧台(sōng tái):传说中的神山名。
  • 宪府(xiàn fǔ):指宪副的府邸。
  • 干旄(gān máo):古代官员的帽子。
  • 姝(shū):美女。
  • 羚羊(líng yáng):一种动物,类似于羚羊。
  • 韩雍(hán yōng):古代地名,即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 锦石(jǐn shí):传说中的石头名。
  • 陆贾(lù jiǎ):古代商人名。
  • 南交(nán jiāo):指南方的交州,即今天的越南地区。
  • 纵横(zòng héng):指横竖交错,纵横交织。

翻译

在牂牁有一座崧台,文武声誉辉煌的宪府敞开着大门。每逢宴会,燕喜总是第一个举杯邀请张仲,宾主欢聚。官员们的宝贵帽子早已脱下,美女们也纷纷登场。羚羊停驻在韩雍的足迹上,锦石则封存着陆贾的智慧。更有人吟咏南交的雅颂,纵横交错,玉尺舞动,展现着高尚的气质。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通过描写宴会上的各种细节,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喜悦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同时,通过对地名、人名和物品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底蕴。整体而言,这首诗歌在描绘宴会场景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