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

峭壁琳宫转,丛篁白日移。 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祗树开千腊,昙花供六时。 伏鱼惊午衬,眠犊起春耔。 色界烟霞满,空门岁月私。 苔阴侵屃屃,鸟影散罘罳。 入观香时发,铨真听不疑。 悟来珠炯炯,无复叩摩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琳宫:指道观,这里指碧云寺。
  • 丛篁:丛生的竹子。
  • 斲云:斲(zhuó),砍削;斲云,形容山势高耸,仿佛砍削云端。
  • 地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地下的水脉。
  • 喷雪:形容瀑布飞泻,如雪般洁白。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这里指碧云寺附近的水池。
  • 祗树:祗(qí),敬;祗树,指佛教中的祗园,这里泛指寺庙。
  • 千腊:腊(xī),古代祭祀用的肉;千腊,指长时间的祭祀,这里指寺庙的历史悠久。
  • 昙花:昙(tán),昙花一现,指短暂而美好的事物,这里指佛教中的昙花,象征佛法。
  • 六时:佛教中指一天的六个时辰,即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 伏鱼:指寺庙中的鱼形石雕或木雕,通常用于装饰或作为水道中的水口。
  • 春耔:耔(zǐ),指耕种;春耔,春天的耕作。
  • 色界:佛教中指物质世界。
  • 空门:佛教的别称,意指超脱世俗的境界。
  • 苔阴:苔藓覆盖的阴暗处。
  • 屃屃:屃(xì),形容石碑或石柱的沉重。
  • 罘罳:罘(fú),古代城墙上的瞭望台;罳(sī),古代用来捕捉鸟兽的网;罘罳,这里指鸟儿飞散的样子。
  • 铨真:铨(quán),衡量;真,真理;铨真,衡量真理。
  • 摩尼:摩尼珠,佛教中的一种宝珠,象征智慧和清净。

翻译

碧云寺坐落在陡峭的山壁上,周围是茂密的竹林,阳光在其中缓缓移动。山势高耸,仿佛砍削云端,探寻着地下的水脉;瀑布如雪般洁白,飞泻注入高山湖泊。寺庙历史悠久,佛教的昙花象征着佛法,供奉着一天的六个时辰。寺庙中的鱼形石雕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生动,春天的耕作唤醒了沉睡的牛犊。物质世界中充满了烟霞,而佛教的境界则拥有私密的岁月。苔藓覆盖的阴暗处侵蚀着沉重的石碑,鸟儿飞散的样子如同古代的瞭望台和捕鸟网。进入寺庙,香气四溢,衡量真理的声音清晰无疑。领悟之后,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再需要叩问摩尼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碧云寺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如“祗树”、“昙花”、“六时”等,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如“峭壁琳宫”、“丛篁白日”、“喷雪注天池”等,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精神净土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山水诗的佳作。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