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君:指有学问的人,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这里指学问高深。
- 青霄:指天空,比喻高远。
- 綵笔:五彩的笔,比喻文采。
- 寒回:指冬去春来,气候回暖。
- 气象饶:景象丰富,气象万千。
- 东山:指隐居之地,比喻隐居生活。
- 远志:指远大的志向。
- 沧海:大海,比喻广阔的世界。
- 阳鱎:阳光下的鱼,比喻光明正大的事物。
-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音乐家,以懒散著称。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以文才著称。
- 寮佐:指同僚,同事。
- 后进:指后来的、资历较浅的人。
- 傲吏:指有才华但性格孤傲的官员。
- 先朝:指前朝,过去的时代。
翻译
有学问的人名声响彻云霄,五彩的笔下,寒冬过后景象丰富。 出仕后仍怀有远大志向,却发现在广阔的世界中失去了光明正大的事物。 在风尘中偶尔表现出嵇康般的懒散,春雪中又显露出宋玉般的骄傲。 现在的同僚大多是资历较浅的后辈,谁还会记得那些有才华但性格孤傲的先朝官员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徵君”的赞美,展现了其学问高深、文采斐然的形象。诗中“东山”与“远志”、“沧海”与“阳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与远大志向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光明正大事物缺失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对嵇康和宋玉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在风尘中的懒散与春雪中的骄傲,同时对现今同僚的评价和对先朝傲吏的怀念,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