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 祁顺
短笛寒砧近报秋,兴来频倚夕阳楼。 霜林落叶雨声急,石洞出云山气幽。 怀土仲宣多感慨,思莼张翰最风流。 侬家亦有耕渔乐,紫蟹肥时酒正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笛:短小的笛子,常用于演奏哀怨的曲调。
  • 寒砧:秋天的砧声,砧是古代捣衣的石头,砧声常用来象征秋意或思乡之情。
  • 频倚:频繁地依靠。
  • 霜林:被霜覆盖的树林。
  • 怀土:怀念故乡。
  • 思莼:思念家乡的莼菜,这里用张翰的故事,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隐。
  • 风流:这里指文雅、有才华。
  • :(chōu),古代用来过滤酒的器具。

翻译

短笛的哀怨和秋日的砧声近来频频报告着秋天的到来,我兴致勃勃地多次依靠在夕阳下的楼上。霜降后的树林落叶纷纷,雨声急促,石洞中飘出的云雾使得山中的气息显得幽静。我像仲宣一样怀念故乡,感慨万分,又像张翰那样思念家乡的莼菜,显得最为文雅。我家里也有耕田和钓鱼的乐趣,当紫色的螃蟹肥美时,正是酒过滤得正好的时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短笛寒砧”和“霜林落叶”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天的凄凉与美丽,而“怀土仲宣”和“思莼张翰”则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乡村生活的满足和喜悦,紫蟹肥时酒正篘,生活的美好尽在不言中。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