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和茅山张外史韵

· 史谨
长松阴处藓斑斑,松下柴门昼不关。 一片山光来鸟背,数声渔唱隔溪湾。 洞天不雨云常湿,阆苑无书鹤自閒。 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藓斑斑:苔藓密布的样子。
  • 柴门:用树枝编扎的简陋门。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常指名山洞府。
  •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鹤自閒:鹤自由自在地。
  • 茅君:指茅山上的道士。
  • 紫箫:紫色的箫,常用于仙境或神话中的乐器。

翻译

长松树荫下苔藓密布,松树下的柴门白天也敞开着。一片山色映入眼帘,鸟儿在背上飞过,几声渔歌从溪湾对岸传来。洞天之中,即使不下雨,云雾也总是湿润的,神仙的阆苑里,没有书信,鹤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回忆起拜访茅山上的道士,骑着老虎而去,紫色的箫声随着月光吹过前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宁静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超脱。诗中“长松阴处藓斑斑”和“松下柴门昼不关”描绘了山居的朴素与自然,而“一片山光来鸟背”和“数声渔唱隔溪湾”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和谐。后两句“洞天不雨云常湿,阆苑无书鹤自閒”则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则通过神话般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