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 祁顺
春闱榜揭长安日,二百人中无旧识。 识君久矣羡君贤,求美岂知遗国色。 人生出处固有命,举措未明畴塞责。 我惭无地君见容,不但娄公称盛德。 相逢剧饮如吸川,荣辱且付金樽前。 华阳咫尺终须到,肯向河东号斥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闱: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春季考试。
  • 榜揭:公布考试结果的榜单。
  •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此处指京城。
  • 国色:指极美的女子,此处比喻优秀的人才。
  • 举措:行为,行动。
  • :谁。
  • 盛德:高尚的品德。
  • 剧饮:痛饮。
  • 华阳:地名,指华阳国,古代蜀国的别称。
  • 斥仙:指被贬谪的仙人,比喻被贬的官员。

翻译

在京城公布春试结果的那天,榜单上二百人中没有我认识的。我早就知道你的贤能,但求贤若渴却未能在榜单上见到你的名字,这让我感到遗憾。人生的起落确实有命运的安排,如果行动不明,谁又能承担责任呢?我自愧不如,而你却宽容地接纳了我,这不仅仅是娄公那样的盛德。我们相遇时痛饮如吸川,将荣辱都抛在脑后,只管在金樽前畅饮。你终将到达华阳,又怎会甘心在河东被称为被贬的仙人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方彦卿未能通过春试的遗憾与对其品德的赞赏。诗中,“春闱榜揭长安日”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隐含了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与失望。后文通过对“国色”、“盛德”等词语的运用,赞美了方彦卿的才华与品德。结尾处,作者以“华阳”与“斥仙”作比,鼓励友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相信他终将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