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叶台山太师二首赋得龙潭瀑布

造化开神秀,七闽领诸秘。 郁郁龙潭山,乃在青天际。 丹梯万馀仞,满目生淩厉。 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 乃遣苍龙精,守此玉潭㵝。 龙也栖昆崙,始复发枯滞。 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 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 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 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闽:指古代福建一带,因有七个小国而得名。
  • 郁郁:形容山林茂密。
  • 丹梯:红色的阶梯,比喻通往高处的路径。
  •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淩厉:形容山势险峻。
  • 沴戾:指天地间的灾害和邪气。
  • 苍龙精:传说中的神龙。
  • :水波荡漾的样子。
  • 霏霏:形容细雨纷纷的样子。
  • 霢霂:细雨。
  • 濯濯:形容水清澈。
  • 万灵:指万物生灵。
  • 韬彩:隐藏光彩,比喻隐居。
  • :水边。
  • 矫首:抬头。

翻译

大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神奇的秀美,福建一带隐藏着许多秘密。郁郁葱葱的龙潭山,高耸入云。红色的阶梯蜿蜒而上,高达万仞,眼前的山势险峻异常。传说中,天帝西望,对这里的灾害和邪气感到忧虑,于是派遣了神龙,守护这碧波荡漾的玉潭。龙从昆仑山飞来,使干涸之地重新焕发生机。细雨如膏,清泉如惠,滋润了万物生灵,天帝因此感到欣慰。龙随后隐藏了光彩,回归到它原来的水边。这景象让前来观光的人们,不禁抬头歌颂这世间的名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福建龙潭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神话的完美结合。诗中“丹梯万馀仞”等句,以夸张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而“苍龙精”、“帝心自兹慰”等则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神话色彩,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话传说的向往。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