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歌送陈时献

神仙不可作,三山岂易求。烟涛缥缈愁沧洲,江阳有山高且幽,东走泰岱南罗浮。 冲融窈窕五百里,怀灵抱异雄神州。七岭重㟽莽相揖,九江九派东西流。 天开灵秘不自主,乃遣五老居上头。五老含真积清气,化作危峰与天倚。 龙昂凤翥不可知,万壑千崖白云里。当时匡续厌尘光,入长二真升与长。 结庐嘉遁七百载,山亦与之俱姓匡。玄风真气郁孤赏,回首千秋动萧爽。 读书开社各有缘,潜也白也何遒上。我闻此山乃为山灵咏真之洞天,蔽亏日月罗风烟。 仙灵欲发发不尽,幽人杖履纷蝉连。陈生肮脏奋南海,游此曾在前三载。 登高那遣桂丛招,怀人漫向美蓉采。迢迢山月照行旌,片帆西指豫章城。 行边彭泽秋涛险,到日高梁朔雪生。丈夫有才宁自弃,蓬矢桑弓射天地。 一出能令宇宙开,重游应尽山川秘。行行携手越台阴,不须惆怅泪沾襟。 怀中宝剑脕相送,赠尔平生一片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山: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沧洲:指隐士的居所。
  • 泰岱:指泰山。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广东省。
  • 冲融:指山势连绵不断。
  • 窈窕:形容山谷深邃。
  • 㟽:山峰。
  • 五老:指庐山五老峰。
  • 匡续:指东晋时期的道士匡俗,传说他曾在庐山修炼。
  • 玄风:指道家的风范。
  • 郁孤赏:指山中的景色深邃而引人欣赏。
  • 读书开社:指在山中读书并建立社团。
  • 潜也白也:指陶渊明(字潜)和李白,两位著名的文人。
  • 山灵咏真之洞天:指庐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
  • 蔽亏日月罗风烟:形容山的高大,能够遮蔽日月,环绕风烟。
  • 幽人:指隐士。
  • 肮脏:指高洁不凡。
  • 美蓉:指荷花。
  • 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 彭泽:指彭泽湖,位于江西省。
  • 高梁朔雪:指北方的大雪。
  • 蓬矢桑弓:古代的兵器,比喻远大的志向。
  • 越台阴:指越过山岭的阴面。
  • 脕:指手腕。

翻译

神仙难以寻觅,三座仙山也难以求得。烟雾缭绕,沧洲之地让人忧愁。江阳有一座高山,幽静而高耸,东临泰山,南接罗浮山。山势连绵,深邃的山谷环绕着神州大地。七座山峰高耸,九条江河分别向东向西流去。天意开启了这个神秘之地,于是五老峰矗立在山顶。五老峰蕴含着真正的精气,化作高耸的山峰与天相接。龙凤般的山势难以捉摸,万壑千崖隐藏在白云之中。当时匡俗厌倦了尘世的光辉,与两位真人一同升天。他们在山中结庐隐居七百年,山也因此而得名匡庐。道家的风范和真气在此郁郁葱葱,回首千秋,感受到的是萧爽的气息。读书开社各有缘分,陶渊明和李白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听说这座山是山灵咏真的洞天福地,遮蔽了日月,环绕着风烟。仙灵想要发泄却发泄不尽,隐士们纷纷带着杖履前来。陈生来自南海,曾在此游历三年。登高时哪能不招来桂树的香气,怀念故人时漫无目的地采摘荷花。遥远的山月照耀着行进的旌旗,片帆向西指向豫章城。行进中彭泽湖的秋涛险恶,到达时高梁山已是大雪纷飞。大丈夫有才怎能自弃,蓬矢桑弓射向天地。一次出行能令宇宙开阔,再次游历应能尽览山川的秘密。行行携手越过山岭的阴面,不必惆怅泪湿衣襟。怀中的宝剑在手腕上相送,赠予你我平生的一片心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庐山的雄伟与神秘,通过对山川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如“烟涛缥缈愁沧洲”、“怀灵抱异雄神州”等,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超凡脱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人陈时献的敬佩与祝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