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东湖谒契如和尚

· 成鹫
万象森罗一鉴中,化城今在莞城东。 波光倒插千峰影,暑气潜消五月风。 翠竹晚凉丹荔熟,白莲朝映槿花红。 罗浮咫尺家山近,细把程途问主翁。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象森罗:形容景象繁多,纷繁复杂。森罗,众多之意。
  • 化城:指佛教中的理想国,这里可能指寺庙。
  • 莞城:地名,今广东省东莞市。
  • 波光:水波反射的光。
  • 倒插:倒映。
  • 暑气潜消:暑热之气悄悄消退。
  • 丹荔:红色的荔枝。
  • 槿花:木槿花,通常为红色或紫色。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是道教名山。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翻译

世间万物的繁多景象仿佛都映照在一面镜子中,那理想的佛教国度如今就在东莞城的东边。水波反射的光芒倒映着群山的影子,五月的风悄悄地带走了暑热。傍晚时分,翠竹带来一丝凉意,红色的荔枝成熟了,早晨,白色的莲花映衬着红色的木槿花。罗浮山近在咫尺,家就在附近,我细细地向主人询问回家的路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入东湖拜访契如和尚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万象森罗一鉴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而“化城今在莞城东”则巧妙地将佛教理想与现实地点结合。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波光倒插千峰影”和“翠竹晚凉丹荔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结尾的“罗浮咫尺家山近”则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以及对即将归家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