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川寺路

· 张祜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 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 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涢川(yún chuān):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市。
  • 突兀(tū wù):突然出现,出乎意料。
  • 烟苔:指生长在潮湿地方的苔藓。
  • 滴月:形容月光如水,似乎可以滴落。
  • 勃勃(bó bó):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翻译

太阳沉落在西边的涧谷,阴影中,我远行驱赶着忧愁,它显得那么突然和意外。 湿润的烟苔凝结在地面上,露水中的竹子在月光下闪烁,仿佛光滴从月亮上落下。 不时地,我看见一位僧人走来,他的脚边云雾缭绕,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傍晚景象,通过“日沉西涧阴”和“远驱愁突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氛围。最后一句“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则增添了一抹超脱尘世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思。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