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戍(shù):多次守卫。“戍”指防守、守卫。
- 渔阳:地名,在今天津市蓟县,唐时为北方边防要地。
- 再渡辽:两次渡过辽河。“辽”指辽河。
- 骍(xīng)弓:红色的弓。
翻译
多次在渔阳戍边,又两次渡过辽河前去征战,红色的弓挂在手臂,宝剑横插在腰间。匈奴似乎知晓了威名,不要再靠近阴山一带射雕打猎啦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边勇士的形象。前两句“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通过“三戍”“再渡”突出其戍边经历之丰富,征战行程之遥远,“骍弓在臂剑横腰”则鲜明地勾勒出勇士武装在身、英姿飒爽的形象,尽显英武之气。后两句“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很有特色,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斗场景,而是从侧面描写匈奴听闻勇士威名后的反应,连在阴山附近射雕这种平常活动都不敢进行,衬托出勇士声威之大,令敌人心生畏惧。此诗短短几句,以简洁的语言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戍边勇士形象,又通过侧面描写展现出强大的威慑力,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