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晋安:地名,今福建福州。
- 越国:古国名,此指福建地区。
- 蔓草:蔓延的草。
- 故宫:旧时的宫殿。
- 钓渚:钓鱼的水边。
- 龙应:龙在此应是比喻,指水中的神秘生物或景致。
- 琴台:弹琴的地方。
- 鹤乱栖:鹤群栖息不整,形容景象杂乱。
- 泛涛:波涛。
- 明月广:月光照耀下的广阔水面。
- 边海:沿海。
- 众山齐:众多山峰并立。
- 宾府:接待宾客的官邸。
- 兰棹:装饰华美的船。
- 蛮僧:指当地的僧人。
- 石梯:石阶。
- 片云:孤云。
- 瘴湿:湿热的瘴气。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映帆低:船帆映衬下显得低垂。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诗兴:作诗的兴致。
- 秋猿足夜啼:秋天的猿猴在夜晚啼叫。
翻译
从晋安来到越国,古老的宫殿被蔓延的草丛所迷漫。钓鱼的水边神秘莫测,弹琴的地方鹤群栖息杂乱。月光照耀下的波涛广阔,沿海的众多山峰并立。宾客府邸通向装饰华美的船只,当地的僧人走过石阶。孤云和湿热的瘴气,孤立的小岛映衬着低垂的船帆。尊贵的客人兴致勃勃地作诗,秋天的猿猴在夜晚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李侍御前往福建时的景象和情感。诗中通过对晋安、越国、故宫等地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遥远和历史的沧桑。钓渚、琴台、泛涛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宾府、蛮僧、孤屿等元素,则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后,通过上客的诗兴和秋猿的夜啼,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马戴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