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

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 隔仗炉光出,浮霜烟气翻。 飘飘萦内殿,漠漠澹前轩。 圣日开如捧,卿云近欲浑。 轮囷洒宫阙,萧索散乾坤。 愿倚天风便,披香奉至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至:冬至。
  • 隔仗:指宫廷中的仪仗队。
  • 含元殿:唐代长安城大明宫的正殿。
  • 香炉:用于焚香的器具。
  • 千官:形容官员众多。
  • 长至:指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 万国:指各国使节。
  • 浮霜:飘浮的霜气。
  • 烟气翻:烟雾缭绕。
  • 飘飘:轻盈飘动的样子。
  • :环绕。
  • 内殿:宫内的殿堂。
  •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
  • :平静。
  • 前轩:前面的长廊。
  • 圣日:指皇帝的日子。
  • 卿云:指高官的云集。
  • 轮囷: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宫阙:宫殿。
  • 萧索:凄凉。
  • 乾坤:天地。
  • 天风便:天上的风。
  • 披香:散发香气。
  • 至尊:指皇帝。

翻译

冬至之日,众多官员聚集,各国使节向含元殿朝拜。 透过仪仗队,香炉的光芒闪烁,烟雾缭绕,霜气飘浮。 轻盈的烟雾环绕着内殿,模糊地平静在前廊。 皇帝的日子如同被珍视的宝物,高官云集,仿佛近在咫尺。 云雾缭绕在宫殿之上,凄凉地散布于天地之间。 愿乘着天上的风,散发香气,奉承至尊的皇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日含元殿的盛况,通过烟雾、霜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诗中“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展现了节日的隆重和国家的威严。后文通过对光影、烟雾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敬仰。整体上,诗歌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崔立之

唐博陵人,字斯立。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初为蓝田丞。邑庭有老槐树四行,南墙有巨竹千杆,立之日吟哦其间。韩愈为作《蓝田县丞厅壁记》。 ► 3篇诗文

崔立之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