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六羨歌:《全唐诗》题下原注:「太和中,復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僧弟子,常吟此歌。」
罍(léi):古代器名,青铜制,也有陶制的,用来盛酒和水。《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省、台:汉代尚书台在宫禁之中,其时称禁中为省中,故称台省。入省入台,即从政做官之意。
西江水:即陆羽家乡的水。
竟陵: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序
《六羡歌》是唐代「茶圣」陆羽的一首作品。收入《全唐诗·卷三〇八》,原题为《歌》。因歌中写到六个「羡」字,人们便据此定名为《六羡歌》。《六羡歌》表明了陆羽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竟陵的西江水。
赏析
陆羽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约莫两、三岁时,被竟陵由龙盖寺(今西塔寺)智积禅师收养。长大之后,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智积禅师逝世后,陆羽写了这首诗怀念智积禅师。唐人李肇《国史补》云:「异日,(羽)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明人陈继儒《茶董补》引《陆羽小传》云:「(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处,闻师亡,哭之甚哀,作诗寄怀。」智积禅师弟子常吟诵这首《六羡歌》。
诗中的「西江水」,清人刘源长《茶史》云:「西江水:蜀承天府景陵县。汉竟陵。隋復州。五代竟陵。」引《六羡歌》「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景陵城下来」,「景陵」《全唐诗》作「竟陵」。「西江水」是陆羽的故乡河、母亲河,是指天门县河姜家河到截河口的汊水河段,长约三里,古称「西江」(清乾隆《天门县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翻译
不羡慕黄金做的酒器,不羡慕白玉做的酒杯。不羡慕早上进入朝堂,不羡慕傍晚登上官台。只羡慕西边的江水,曾经向着竟陵城流淌而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坚定的语言,表达了陆羽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与向往。他将世俗所追逐的黄金、白玉器具以及入朝为官的荣耀统统抛却,而唯独钟情于那流淌过竟陵城的西江水,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为外物所动的高洁品性。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