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
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洪覆:广大的覆盖,指天覆盖万物。
- 元元:百姓,人民。
- 黄屋:古代帝王的车盖,借指帝王。
- 俟:等待。
- 群辟:诸侯,指各地的官员。
- 列藩:诸侯国,指各地的行政区域。
- 咨岳:咨询山岳,古代帝王巡狩时咨询民情。
- 降鉴:下视,指帝王审视。
- 殷勤:恳切,热情。
- 容光:仪容风采。
- 有象:有形可见的事物。
- 成宪:既定的法律,法规。
- 玄猷:深远的谋划。
- 煌煌:明亮辉煌的样子。
- 朱轩:红色的车,指高官的车。
- 宴锡:宴请赏赐。
- 载闻:听闻,得知。
- 励臣节:激励臣子的节操。
翻译
圣人合乎天德,广大覆盖着百姓。 常常忧虑百姓的疾苦,不以帝王的尊贵自居。 推行教化等待各地官员,选择贤能的守卫各地。 得到人才是最大的盛事,咨询民情如今依然存在。 帝王审视引导君道,恳切地开启政门。 仪容风采无处不照,有形可见的事物必有所言。 遵守既定的法律,治理回归其根本。 肃穆地秉承深远的谋划,辉煌地戒备高官的车驾。 岂止是任用和赏赐繁重,更是激励臣子的节操。 听闻后更加努力于臣子的职责,以回报明主的恩典。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奉和圣制的作品,表达了对帝王德政的赞美和对臣子职责的思考。诗中,“圣人合天德”一句,即是对帝王德行的极高评价,认为其德行与天相合,广被百姓。诗中多次提到“百姓”、“民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后文通过对“成宪”、“玄猷”的描述,强调了法律和深谋远虑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提出臣子应当努力尽责,以答谢明主的恩典,展现了一种忠诚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既是对帝王的颂扬,也是对臣子职责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