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道中

· 张继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齐鲁:指今山东省一带,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故地。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
  • 陌上:田间的小路。
  • 苍麟:苍老的麒麟,这里指麒麟的雕像或图案。
  • 禹迹:大禹治水的遗迹。
  • 三山:神话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仙洲: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岛屿。
  • 径行:行走。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赋远游:写作关于远游的诗文。

翻译

秋风萧瑟,齐鲁大地上的草木都染上了秋色,河流和原野高低起伏,一直延伸到东州。 道路旁,一只白鹤站在华表之上,田间小路上,苍老的麒麟雕像静静地卧在古墓旁。 九曲的河流,应该不是大禹治水的遗迹,那么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又在哪里才是真正的仙人居住之地呢? 行走间,低头抬头之间,古今的变迁一览无余,不禁让我回忆起当年写作远游诗文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齐鲁大地的景色,通过“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等词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辽阔。诗中“白鹤来华表”、“苍麟卧古丘”等意象,增添了古朴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禹迹”和“仙洲”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神话的思索。结尾的“俯仰成今古”和“赋远游”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远游经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张继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36篇诗文

张继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