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奋庸。
星轩三晋躔,土乐二尧封。
北风遂举鹏,西河亦上龙。
至德起王业,继明赖人雍。
六合启昌期,再兴广圣踪。
传呼大驾来,文物如云从。
连营火百里,纵观人千重。
翠华渡汾水,白日临崒峰。
枌榆恩赏洽,桑梓旧情恭。
往运感不追,清时惜难逢。
诗发尊祖心,颂刊盛德容。
愿君及春事,回舆绥万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
- 圣制:皇帝所作的诗。
- 晋阳宫:古代宫殿名。
-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 奋庸:奋起建功立业。
- 星轩:指华美的车子,比喻高贵。
- 三晋:战国时赵、魏、韩三国的合称,这里指山西一带。
- 躔(chán):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
- 土乐:指地方的乐舞。
- 二尧封:指尧封的两个地方,比喻古代的封地。
- 举鹏:比喻大展宏图。
- 西河:地名,在今山西省境内。
- 上龙:比喻皇帝。
- 至德:最高的道德。
- 王业:帝王的基业。
- 继明:继承光明,指继承帝位。
- 人雍:指人民和谐。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昌期:昌盛的时期。
- 广圣踪:扩大圣人的足迹,指扩大帝业。
- 传呼:传令。
- 大驾:皇帝的车驾。
- 文物:指礼乐典章制度。
- 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
- 汾水:河流名,流经山西省。
- 崒峰(zú fēng):高耸的山峰。
- 枌榆:指故乡。
- 桑梓:比喻故乡。
- 尊祖:尊敬祖先。
- 颂刊:颂扬并刻石纪念。
- 盛德容:盛大的德行和容貌。
- 回舆:回车,指返回朝廷。
- 绥万邦:安抚万国。
翻译
太原的风俗崇尚武力,汉高祖刘邦最初在这里奋起建功立业。星辰般的车驾在三晋之地运行,地方的乐舞在古代的封地中欢腾。北风助力大鹏展翅,西河之地也有龙腾飞。至高的德行兴起帝王的基业,继承光明需要人民的和谐。天地四方迎来了昌盛的时期,再次兴起广大的帝业。传令皇帝的车驾即将到来,礼乐典章制度如云般随行。连绵的军营火光百里,纵观人群千重。皇帝的仪仗渡过汾水,白日映照着高耸的山峰。故乡的恩赏和情感都十分深厚,往昔的运筹帷幄已无法追忆,清明的时代难以再遇。诗篇表达了尊敬祖先的心情,颂扬并刻石纪念盛大的德行和容貌。愿君在春日里,回车返回朝廷,安抚万国。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奉和皇帝所作,赞美了太原的历史地位和汉高祖的功业,同时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昌盛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星轩”、“土乐”、“举鹏”、“上龙”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雄浑风格。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
张说的其他作品
- 《 城南亭作 》 —— [ 唐 ] 张说
- 《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 —— [ 唐 ] 张说
- 《 送王尚一严嶷二侍御赴司马都督军 》 —— [ 唐 ] 张说
- 《 深渡驿 》 —— [ 唐 ] 张说
- 《 离会曲 》 —— [ 唐 ] 张说
- 《 送郑大夫惟忠从公主入蕃 》 —— [ 唐 ] 张说
- 《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 —— [ 唐 ] 张说
- 《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首 》 —— [ 唐 ] 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