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

· 张蠙
明时不敢卧烟霞,又见秦城换物华。 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已发五侯家。 甘贫祗拟长缄酒,忍病犹期强采花。 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时: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烟霞:指山水风景,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 秦城:指长安,古时为秦地。
  • 物华:自然景物的美丽。
  • 双凤阙:古代宫殿前的双阙,此处指长安的宫阙。
  • 五侯家:指权贵之家。
  • 缄酒:封存酒,不饮。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时常种植以养蚕。
  • 兵践:战乱破坏。
  • 海西艖:指西域或更远的地方。

翻译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我不敢沉醉于山水之间,又见长安城中的景物更迭。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覆盖着宫阙的双阙,而新春的气息已先到权贵之家。 我甘愿贫穷,只想长久地封存美酒,忍受病痛,仍期望勉强去采摘花朵。 故乡自从离别后,桑树和柘树已被战乱摧毁殆尽,十年战乱,我漂泊在遥远的西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长安春景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明时不敢卧烟霞”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责任感,不敢沉溺于隐逸生活。后文通过对新春与残雪、贫穷与病痛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的“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艖”则深刻反映了战乱给故乡带来的破坏和诗人漂泊异乡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家园的深切渴望。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裳、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