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鄠县尉李先辈二首

· 马戴
同人家鄠杜,相见罢官时。 野坐苔生石,荒居菊入篱。 听蝉临水久,送鹤背山迟。 未拟还城阙,溪僧别有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鄠县:古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 :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治安。
  • 先辈:对前辈的尊称。
  • 鄠杜:鄠县和杜陵,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东南。
  • 罢官:解除官职。
  • 苔生石: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 荒居:荒凉的居所。
  • 菊入篱:菊花长进了篱笆。
  • 听蝉:聆听蝉鸣。
  • 送鹤背山:送别仙鹤,仙鹤背对着山。
  • 城阙: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 溪僧:住在溪边的僧人。
  • 别有期:另有约定。

翻译

我们都是鄠县和杜陵的人,在罢官的时候相见。 在野外坐着,石头上长满了苔藓,荒凉的居所里菊花长进了篱笆。 长时间地临水聆听蝉鸣,送别仙鹤时,仙鹤背对着山,已经迟了。 我还没有打算回京城,因为与溪边的僧人还有别的约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罢官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苔生石”、“菊入篱”,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听蝉临水久”和“送鹤背山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对离别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未拟还城阙”,表明他暂时不愿回到繁华的京城,而是选择留在溪边,与僧人共度时光,这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马戴

马戴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