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
独行湘江浔,见此丛篁幽。
风雨日冥晦,万雀声啁啾。
垂垂正结实,恐为鹓雏谋。
岂无九苞羽,飞下十二楼。
延伫久不见,此意良悠悠。
我因王者瑞,极意垂鸿猷。
采之欲往食,道路阻以修。
问之在何所,乃古西康州。
西康有西伯,已矣三千秋。
至尊应昌运,致此能无由。
清时一再睹,咄哉何所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浔(xún):水边。
- 丛篁:丛生的竹子。
- 冥晦:昏暗。
- 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
- 鹓雏(yuān chú):传说中的凤凰。
- 九苞羽:指凤凰的羽毛,传说凤凰有九种颜色的羽毛。
- 十二楼: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 延伫:久立等待。
- 鸿猷:宏大的计划或策略。
- 阻以修:因道路遥远而受阻。
- 西康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西部一带。
- 西伯:指周文王,古代贤君。
- 至尊:指皇帝。
- 昌运:昌盛的国运。
- 清时:清明时代。
- 咄哉: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责备。
翻译
我独自走在湘江边,看到了这片幽静的竹林。风雨使得天色昏暗,万鸟的叫声啁啾。竹子垂垂地结着果实,恐怕是为了凤凰而准备。难道没有九色羽毛的凤凰,飞下那十二楼的仙境吗?我久久地站立等待,但这种期待是悠长的。我因为这是王者的吉祥之兆,极力想要实现宏大的计划。想要采摘果实去食用,但道路因遥远而受阻。询问这是哪里,原来是古时的西康州。西康州曾经有贤君周文王,但那已经是三千年前的事了。皇帝应该顺应昌盛的国运,难道不能实现这一点吗?在这个清明时代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象,我惊讶地感叹,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边看到的一片幽静竹林,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诗中,“丛篁幽”与“风雨冥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竹林的静谧与风雨的喧嚣。诗人通过对凤凰的期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昌盛的期盼。最后,诗人通过对西康州和西伯的回忆,以及对当前时代的反思,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时代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