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博陈先生秩满之京

· 陈繗
词源滚滚逐颓波,洙泗源流更若何。 教本一心师道立,化行千里善人多。 束脩不管资囊薄,章甫宁辞老鬓皤。 此去赴都当益壮,不徒燕赵写悲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词源:指文学创作的源泉。
  • 滚滚:形容水流连续不断的样子。
  • 颓波:指向下流动的水波,比喻衰败的趋势。
  • 洙泗:古代两条河流的名字,这里指学问的源远流长。
  • 束脩:古代指教师的薪水。
  • 资囊:指个人的财产或积蓄。
  • 章甫: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指代文人的身份。
  • 鬓皤:指鬓发斑白,形容年老。
  • 赴都:前往京城。
  • 不徒:不仅仅。
  • 燕赵: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北方。

翻译

文学创作的源泉如滚滚江水,不断追逐着衰败的趋势,而学问的源流又该如何呢?教育源自内心的坚持,师道得以确立,教化遍及千里,善良的人因此增多。尽管教师的薪水微薄,个人财产不多,但作为文人,我宁愿不辞老去,鬓发斑白。此行前往京城,应当更加壮志凌云,不仅仅是在北方写下悲壮的歌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词源滚滚逐颓波”描绘了文学创作的激情与时代的衰败并存,而“洙泗源流更若何”则反思了学问的真正价值。后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教师和文人的自我牺牲精神。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即使年老也不减壮志,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