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所二首

· 袁凯
草阁闲庭春水边,雨蒲风柳自纷然。 邻翁对客还争席,水鸟依人欲上船。 西北朝廷无使节,东南城郭有烽烟。 老夫避地非游说,正少苏家二顷田。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寓所:寄居的地方。
  • 草阁:用草搭建的小屋。
  • 闲庭:空闲的庭院。
  • 雨蒲:雨中的蒲草。
  • 风柳:风中的柳树。
  • 纷然:杂乱的样子。
  • 争席:争座位,形容邻里间亲密无间。
  • 水鸟: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 依人:亲近人。
  • 西北:指西北方向的朝廷。
  • 使节:使者。
  • 东南:指东南方向的城郭。
  • 烽烟:战争的烟火。
  • 老夫:诗人自称。
  • 避地:避难的地方。
  • 游说:四处游走,劝说他人。
  • 苏家二顷田:指苏秦家的田地,这里比喻诗人希望有的安定生活。

翻译

在春水边的草阁闲庭,雨中的蒲草和风中的柳树各自纷乱。 邻家的老翁与客人争着座位,水边的鸟儿亲近人,似乎想要上船。 西北方向的朝廷没有使者来往,东南方向的城郭却有战火升起。 我这个老人躲避战乱并非四处游说,只是缺少了像苏秦家那样的二顷田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寄居之地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草阁闲庭”、“雨蒲风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闲适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时局的隐晦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