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呶呶(náo náo):形容说话声音嘈杂,不停歇。
- 剧:甚,非常。
- 鹅群:比喻嘈杂的人群。
- 鼻雷:形容鼻息声大,如雷鸣。
- 元城:地名,这里可能指元城的人或事。
- 夜半钟声:半夜的钟声,常用来象征深夜的宁静或宗教的警醒。
翻译
我的牙齿生来就不露唇外,却有那么多人嘈杂地议论,声音大得像鹅群一样。 我自己炒菜的声音就像元城人的鼻息,如雷鸣般响亮,半夜的钟声又怎能听得到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自身的安静与外界的嘈杂,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齿本生来不著唇”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独特的生理特征,也隐喻其不愿多言的性格。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外界的嘈杂与自身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
陈献章的其他作品
- 《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 —— [ 明 ] 陈献章
- 《 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 》 —— [ 明 ] 陈献章
- 《 经都会故居 》 —— [ 明 ] 陈献章
- 《 清晓乘驴出北风吹涧藤沉吟涧边道天意莫留行 》 —— [ 明 ] 陈献章
- 《 华山飞翠 》 —— [ 明 ] 陈献章
- 《 梦游衡山遇南极数老人来过却须先生作主与诸老对酌洪崖寿崖在旁歌诗以侑觞合坐皆喜予以诗一首识兴云 》 —— [ 明 ] 陈献章
- 《 南归寄乡旧 》 —— [ 明 ] 陈献章
- 《 一囊包宇宙到手问纲常所以东坡老嘐嘐薄武王 》 —— [ 明 ] 陈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