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

何事临池仿古踪,且看天上度雍雍。 分题蓟北来千里,住笔衡阳第几峰。 势似风威欹复断,痕随天色淡而浓。 奇书一种无人识,远寄深情不在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字:指大雁飞行的队形,像文字一样。
  • 临池:靠近水池。
  • 仿古踪:模仿古代的痕迹,这里指模仿古人书写。
  • 度雍雍:形容大雁飞行的样子,雍雍是和谐、有序的意思。
  • 分题:分别书写。
  • 蓟北:地名,指今天的北京一带。
  • 住笔:停笔,这里指大雁停止飞行。
  • 衡阳:地名,在今湖南省。
  • 第几峰:指衡山,衡山有七十二峰。
  • 欹复断:倾斜又中断,形容大雁飞行队形的变化。
  • 痕随天色:痕迹随着天空的颜色变化,这里指大雁的队形在天空中留下的痕迹。
  • 淡而浓:由淡变浓,形容天色的变化。
  • 奇书:这里比喻大雁的飞行队形。
  • 不在封:不在于封套或形式,指大雁的飞行队形所蕴含的深意。

翻译

为何要靠近水池模仿古人书写的痕迹,不如抬头看看天上大雁有序的飞行。 它们从蓟北千里迢迢飞来,又在衡阳的哪座山峰停下脚步。 大雁的队形时而倾斜时而中断,随着天色的变化,它们留下的痕迹也由淡变浓。 这奇特的“书写”无人能识,它远寄的深情并不在于表面的形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大雁飞行的队形,比喻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诗中,“雁字”不仅指大雁的飞行队形,也隐喻了一种超越文字的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大雁飞行轨迹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界中隐含秩序和美感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远与复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

陈大纶

陈大纶,顺德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官南雄府教授。事见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六。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