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侃如潮州刻三利溪记用潮州见寄韵

咫尺荆州地肯容,清光偏照荜门中。 独怜孺子才堪赏,不道诗人巧更穷。 已见千碑传好事,可辞束帛聘镌公。 潮阳父老如相问,为说周陈共此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 荆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一带。
  • 荜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
  • 孺子:年轻人,这里指何侃如。
  • 千碑:指众多的碑刻。
  • 束帛:古代用于聘问的礼物,这里指用以聘请雕刻碑文的工匠。
  • 镌公:指雕刻碑文的工匠。
  • 潮阳:地名,今广东省潮州市。
  • 周陈:指周敦颐和陈献章,两位都是著名的理学家。

翻译

在近在咫尺的荆州之地,你肯容纳我,清光偏偏照进了我简陋的家中。 我独自怜爱那位年轻人的才华值得赞赏,却不知道诗人的技艺更加精湛至极。 已经见过许多碑刻记录着美好的事迹,怎能拒绝用束帛聘请雕刻碑文的工匠。 如果潮阳的父老乡亲们问起,我会告诉他们,周敦颐和陈献章共同拥有这种风范。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赠给何侃如的,表达了对何侃如才华的赞赏以及对雕刻艺术的尊重。诗中“咫尺荆州地肯容”展现了诗人对何侃如的接纳与欣赏,“独怜孺子才堪赏”则直接赞美了何侃如的才华。后两句提到了碑刻和雕刻工匠,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结尾提到周敦颐和陈献章,表明了诗人希望与前贤共享风范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后辈的鼓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