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实偕丁明府游圭峰雨中奉寄

脚头到处是天台,多少风光在草莱。 花县偶携明府去,玉台还少道人来。 清流赴海无千里,白骨封苔有几堆。 对雨一樽须强饮,为君呼起鼻中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廷实:人名,即陈献章的朋友。
  • :一同。
  • 丁明府:人名,即丁明府,可能是地方官员。
  • 圭峰:山名。
  • 天台:山名,这里比喻美景之地。
  • 草莱:杂草,这里指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
  • 花县:美丽的县城。
  • 明府: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玉台: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高雅之地。
  • 道人:修道之人,这里指高人。
  • 清流:清澈的河流。
  • 赴海:流向大海。
  • 白骨:指古代遗留的骨骸。
  • 封苔:被苔藓覆盖。
  • 几堆:多少堆。
  • 对雨:在雨中。
  • :酒器。
  • 强饮:勉强饮酒。
  • 呼起:唤醒。
  • 鼻中雷:比喻鼾声,这里可能指唤醒沉睡的人。

翻译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如天台般的美景,多少风光隐藏在杂草之中。 偶尔带着明府去美丽的县城游玩,高雅之地还缺少高人的到来。 清澈的河流直流向大海,没有千里之遥,而古代遗留的骨骸被苔藓覆盖,不知有多少堆。 在雨中,我们勉强饮酒,为了唤醒那些沉睡的人,让他们的鼾声响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一同游山玩水的情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天台”、“草莱”、“花县”、“玉台”等词汇,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而“清流赴海”、“白骨封苔”则增添了一丝历史的沧桑感。最后两句以雨中饮酒为背景,寓意着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唤醒沉睡的心灵,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