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贤:指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因不拘礼法、崇尚清谈而被称为“竹林七贤”。
- 过关图:可能指的是描绘七贤事迹的画作或文学作品。
- 清谭:清谈,指魏晋时期士大夫间流行的一种以玄学为主题的谈论。
- 飘逸:形容举止自然,不拘束。
- 凌迟:原指古代一种极刑,这里比喻时局的动荡不安。
- 七子:即七贤。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公室:指朝廷或国家。
- 倾危:倾覆,危险。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力量。
- 服牛乘马:指驾驭牛马,比喻掌握政权或领导国家。
- 何之:何往,去哪里。
翻译
清谈飘逸之事已成过去,七贤的高尚风范仍为世人所效仿。 朝廷倾覆,国家无坚强的支撑,驾驭牛马的领导者又将何去何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魏晋时期七贤的追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清谈风尚的怀念,以及对当时国家动荡、缺乏坚强领导者的忧虑。诗中“清谭飘逸事凌迟”一句,既赞美了七贤的清谈之风,又暗含了对时局动荡的哀叹。“公室倾危无砥柱”则直指朝廷的危机,而“服牛乘马欲何之”则表达了对未来走向的迷茫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