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云诗,为李文彬参政赋

· 张昱
赤手樵云直至今,此云已献九重深。 万方允副从龙望,五色长怀捧日心。 上接炉烟通御气,淡笼宫树合春阴。 自调玉烛归玄造,非雾非烟何处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樵云:比喻隐居山林。
  • 九重:指天,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 从龙望:比喻追随有权势的人。
  • 捧日心:比喻忠诚于君主或国家。
  • 炉烟:指宫廷中的香炉烟雾,象征皇家气象。
  • 御气:指皇帝的气息或威严。
  • 春阴:春天的阴凉。
  • 玉烛:比喻皇帝的恩泽。
  • 玄造:指天意或天命。
  • 非雾非烟:比喻难以捉摸或形容的事物。

翻译

从山林隐居直至今日,这片云彩已献给了高远的天际。 四方都期待着追随权势的希望,五色的云彩常怀忠诚于君主的心。 云彩上接宫廷的香炉烟雾,与皇帝的威严气息相通, 淡淡地笼罩着宫中的树木,与春天的阴凉相合。 自己调节着皇帝的恩泽,归于天意, 那非雾非烟的景象,又在何处寻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樵云”这一隐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忠诚于君主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重”、“从龙望”、“捧日心”等,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权势的期待。后半部分则通过“炉烟”、“御气”、“春阴”等描绘,营造了一种宫廷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境。结尾的“非雾非烟”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