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寺和徐少湖韵

历览凭高胜,群嚣静晚坡。 雨藏山阁久,潮入海门多。 野色孤城合,林光独鹤过。 湖山如可卜,岸帻听渔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玛瑙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明代的一座寺庙。
  • 徐少湖: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代文人。
  • 历览:遍览,逐一观看。
  • 群嚣:指周围的喧嚣声。
  • 山阁:山中的楼阁。
  • 海门:指江河入海的地方。
  • 孤城:孤立的城市或城堡。
  • 林光:林中的光影。
  • 独鹤:单独的鹤,常用来象征高洁或孤独。
  • 湖山:湖水和山峦。
  • :选择,此处意为选择居住的地方。
  • 岸帻:帻(zé),古代的一种头巾。岸帻,即整理头巾,表示轻松自在的样子。
  • 渔歌:渔民捕鱼时唱的歌。

翻译

登上高处,遍览四周的美景,晚风中,周围的喧嚣声渐渐平息。山阁在雨中隐匿已久,潮水涌入海门,水势汹涌。野外的景色与孤立的城市融为一体,林中的光影中,一只孤独的鹤飞过。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在这湖山之间,轻松地整理头巾,聆听渔民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雨藏山阁久,潮入海门多”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意象,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末句“湖山如可卜,岸帻听渔歌”更是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对简朴生活的深切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