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感兴四首

延鄜幽蓟恃相强,草草空惊创业荒。 敢谓越裳还作贡,早怜荆楚已称王。 虞渊自古悲潜日,葛屦何人戒履霜。 否塞再开真宰意,似应天为圣明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鄜幽蓟(yán fū yōu jì):指中国古代的四个地名,延指延安,鄜指鄜州,幽指幽州,蓟指蓟州,这里泛指北方边疆地区。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个国家,这里指代南方的边远地区。
  • 荆楚:指古代楚国,位于今湖北一带。
  •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深渊,比喻极深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深重的困境。
  • 葛屦(gé jù):用葛藤编织的鞋,这里比喻简陋的生活条件。
  • 履霜:踩在霜上,比喻经历艰难困苦。
  • 否塞(pǐ sè):闭塞不通,这里指政治上的困境或阻碍。
  • 再开:重新开启或恢复。
  • 真宰:指天意或命运。
  • 圣明:指英明的君主。

翻译

北方的延鄜幽蓟地区依靠强大的力量,却草率地感叹创业的荒凉。 敢说南方的越裳还会来朝贡,早已知道荆楚之地已经自立为王。 自古以来,虞渊深渊让人悲叹潜伏的日子,葛屦简陋的鞋子让人警惕经历霜冻的艰难。 政治上的困境再次开启,这真的是天意的安排,似乎预示着为圣明的君主带来吉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方边疆和南方地区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深刻关注和忧虑。诗中“延鄜幽蓟”与“越裳”、“荆楚”形成地理上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同时,通过“虞渊”、“葛屦”等意象,诗人抒发了对国家深陷困境的悲叹,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政治变革的期待。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天命和圣明君主的信仰,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政治愿景。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