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镇海楼二首

杖藜远出青萝嶂,览胜还登镇海楼。 玉露下通星月井,綵云多傍凤鸾洲。 凌虚不碍中原望,倒景遥思八极游。 杰观值须南服奠,芳名应与使君留。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指行走。
  • 青萝嶂:青色的藤萝覆盖的山峰。
  • 镇海楼:地名,此处指一座楼阁。
  • 玉露:晶莹的露水。
  • 星月井:星光和月光照耀的井。
  • 綵云(cǎi yún):五彩的云彩。
  • 凤鸾洲:神话中的仙岛,比喻美好的地方。
  • 凌虚:高耸入云,形容楼阁高耸。
  • 中原望:向中原地区眺望。
  • 倒景:倒影。
  • 八极游:游遍八方极远之地。
  • 杰观(jié guān):壮观的景象。
  • 南服奠:在南方奠定基业。
  •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翻译

拄着藜杖,我远行至青萝覆盖的山峰,为了观赏美景,又登上了镇海楼。晶莹的露水仿佛从星月照耀的井中滴落,五彩的云彩多围绕在神话中的凤鸾洲旁。站在高耸入云的楼阁上,我不妨碍向中原地区眺望,倒影让我遥想游遍八方极远之地。壮观的景象需要在南方奠定基业,这美好的名声应该与地方长官一同留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通过“杖藜远出青萝嶂,览胜还登镇海楼”展现了诗人的行走与登楼,而“玉露下通星月井,綵云多傍凤鸾洲”则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意与神秘感。后两句“凌虚不碍中原望,倒景遥思八极游”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心怀天下的情怀。最后两句“杰观值须南服奠,芳名应与使君留”则体现了诗人对南方基业的重视,以及对地方长官的赞誉。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