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氏溪亭二首

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 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 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 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构:构造,布局。
  • (lǔ):划船的工具,类似于桨。
  • 潮平:潮水平静。
  • 芳洲杜:芳洲上的杜若,一种香草。
  • 含滋:含着水分,指植物生长茂盛。

翻译

高高的亭子仿佛从水面升起,其构造宛如自然天成。 波光摇曳中,垂帘的影子随之荡漾,窗户里传来划桨的声音。 树木低垂,视线随着河岸延伸,风轻柔地吹过,感觉到潮水平静。 这里自然生长着芳洲上的杜若,每天都在含着水分生长,愈发茂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徐氏溪亭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的自然美和周围环境的宁静。诗中“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一句,既表现了亭子与水面的和谐关系,又赞美了其建筑之美。后文通过对波光、树影、风声、潮水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结尾提及的“芳洲杜”,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象征着亭子周围环境的清新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王慎中

王慎中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遵岩集》。 ► 10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