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王单骑见番图歌为郭都督作

中兴八叶唐成王,手挈太阿归权珰。 是时吐蕃大披猖,河陇业已禠冠裳。 回纥角之蕃益张,横毡浴铁霾大荒。 其气似欲吞秦凉,令公七尺万众当。 亲捧红日腾扶桑,九花神虬超欲骧。 ?翿贝带青丝缰,令公眼底无豺狼。 免胄微见须髯苍,大酋咋指小酋僵。 两都香火当复长,乞公片语还毡乡。 举觞釂天天为黄,马毛猬缩喑不扬。 万刃立捲三秋霜,先声一夜摧西羌。 穹庐倒卓赞普亡,俘儿解辫血洗创。 朔方以北仍称唐,归来钟鼓登明堂。 二十四考黄金方,临淮愧死军容忙。 田家老奴跽道傍,何来枢密开同光。 后人往往誇身强,将军少年铁裲裆。 连钱插羽梨花枪,用如电掣星流芒。 巴蜑賨叟黄头郎,爱养死力同肝肠。 一苇坐扫千馀皇,为侯此图侯莫忘。 白茅虎竹出御床,还侯太尉邑汾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汾阳王:指郭子仪,唐朝名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郡王。
  • 单骑见番图:指郭子仪单枪匹马与敌军谈判的英勇事迹。
  • 中兴八叶唐成王:指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经过八位皇帝的努力,国家得以复兴。
  • 太阿:古代宝剑名,此处比喻权力。
  • 权珰:指宦官,此处指掌握实权的宦官。
  •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位于今西藏地区。
  • 河陇:指黄河与陇山之间的地区,即今甘肃一带。
  • 回纥:古代北方民族,曾与唐朝结盟。
  • 横毡浴铁:形容军队装备精良,气势汹汹。
  • 霾大荒:形容战场上尘土飞扬,景象荒凉。
  • 九花神虬:形容战马神骏非凡。
  • ?翿贝带:古代战马的装饰。
  • 免胄:脱下头盔,表示和平的姿态。
  • 大酋咋指小酋僵:形容敌方首领震惊而无法动弹。
  • 釂天:敬酒于天,表示对天的敬意。
  • 马毛猬缩:形容战马因寒冷而毛发竖立。
  • 万刃立捲三秋霜:形容刀剑如霜,锋利无比。
  • 穹庐:指蒙古包,此处代指敌军营帐。
  • 赞普:吐蕃君主的称号。
  • 解辫:指吐蕃人投降,解开辫子表示归顺。
  • 朔方:古代地名,今宁夏一带。
  • 二十四考:指郭子仪历任官职的次数。
  • 临淮:指临淮郡王李光弼,与郭子仪同为唐朝名将。
  • 田家老奴:指普通百姓。
  • 铁裲裆:古代战士的铠甲。
  • 连钱插羽:形容铠甲装饰华丽。
  • 梨花枪:一种长枪,枪头有如梨花状。
  • 巴蜑賨叟:指西南少数民族。
  • 黄头郎:指年轻的士兵。
  • 一苇坐扫:形容战斗迅速,如一苇渡江。
  • 白茅虎竹:古代封赏的象征。
  • 御床:皇帝的床榻,此处指皇帝的赏赐。

翻译

唐朝在经历了八位皇帝的努力后得以复兴,权力的宝剑落入了宦官之手。此时,吐蕃势力猖獗,河陇地区已失守。回纥与吐蕃联合,军队装备精良,气势汹汹,战场上尘土飞扬,景象荒凉。郭子仪将军英勇无畏,亲自率领大军迎战,战马神骏非凡,装饰华丽,将军眼中无惧豺狼。他脱下头盔,露出苍老的须髯,敌方首领震惊而无法动弹。两都的香火应当长久,请求将军一言以还毡乡。将军举杯敬天,天为之黄,战马因寒冷而毛发竖立,刀剑如霜,锋利无比。敌军营帐倒塌,赞普亡,俘虏解开辫子表示归顺。朔方以北仍称唐,将军归来,钟鼓齐鸣,登上明堂,历任官职二十四次,临淮郡王李光弼自愧不如。田家老奴跪在道旁,哪来的枢密使开启同光。后人往往夸耀自身强壮,将军少年时身穿铁甲,铠甲装饰华丽,长枪如电,星光闪烁。西南少数民族和年轻士兵深受爱戴,如同肝肠一般。一苇坐扫,迅速扫平千余敌船,为侯此图,侯莫忘。白茅虎竹作为封赏的象征,从皇帝的床榻上赐予太尉,封邑在汾阳。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唐朝名将郭子仪的英勇事迹和卓越功勋。通过描绘郭子仪单骑见番的壮举,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智谋,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九花神虬”形容战马的神骏,“万刃立捲三秋霜”形容刀剑的锋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郭子仪历任官职和战功的叙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是对郭子仪英雄形象的生动再现。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