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矩州书院同诸公用杜牧之韵

石虹桥上看花飞,鸥席堂中忆少微。 桂树丛时人已去,海棠开处燕犹归。 山含远浦疑晴黛,鸟渡平芜对夕晖。 谩醉芳阶成独咏,不知空翠上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虹桥:指书院附近的桥名,可能因其形状或景色而得名。
  • 鸥席堂:书院内的一个建筑,可能因常有鸥鸟聚集而得名。
  • 少微:古代星宿名,这里可能指代某位重要的人物或朋友。
  • 桂树丛:指桂花树丛,桂树常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 海棠:一种美丽的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山含远浦:山中包含着远处的江河,浦指江河的岸边。
  • 晴黛:晴朗天空下的山色,黛是古代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这里形容山色深沉。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空翠:指山间的翠色,空指空旷,翠指翠绿色。

翻译

站在石虹桥上,我观赏着花瓣随风飘落,在鸥席堂中,我怀念着那位重要的人物。桂花盛开时,人们已经离去,而海棠花绽放时,燕子却依然归来。山中含着远处的江河,仿佛是晴朗天空下的深沉山色,鸟儿飞过平坦的草地,对着夕阳的光辉。我独自在芳香的庭院中醉吟,不知不觉中,山间的翠色沾染了我的衣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重游矩州书院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桂树丛时人已去,海棠开处燕犹归”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又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不息。结尾“谩醉芳阶成独咏,不知空翠上人衣”则以一种超脱和融入自然的姿态,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