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石川京行

珠寺江头送客行,越山迢递接燕京。 霜横白雁排风落,夜静寒潮带月生。 故国蘼芜烟水阔,高冈鸾凤羽毛轻。 倭夷貊狄交侵入,儒者于今不讳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珠寺:指位于江边的寺庙。
  • 越山:指浙江一带的山脉。
  • 迢递:形容遥远。
  • 白雁:一种鸟类,常在秋季南迁。
  • 排风:形容鸟群飞行时形成的景象。
  • 夜静寒潮:夜晚的寒冷潮水。
  • 带月生:月亮升起。
  • 故国:指故乡。
  • 蘼芜:野草丛生。
  • 烟水阔:形容水面广阔,烟雾缭绕。
  • 高冈:高高的山冈。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羽毛轻:形容鸾凤的羽毛轻盈。
  • 倭夷貊狄:古代对日本、东夷、西戎等边远民族的称呼。
  • 交侵入:交替侵扰。
  • 儒者:儒家学者。
  • 不讳兵:不避讳谈论军事。

翻译

在江边的珠寺送别客人,远眺越山连绵,直通燕京。 霜降时节,白雁成群,如排风般南飞,夜晚静谧,寒潮涌动,月亮随之升起。 故乡的景象,野草丛生,烟雾缭绕的水面显得格外广阔。 高高的山冈上,鸾凤轻盈地展翅飞翔。 边远民族交替侵扰,但儒家学者们并不避讳谈论军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情感。通过“珠寺”、“越山”、“白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江边的送别图。诗中“夜静寒潮带月生”一句,以月升潮涌的景象,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寒意,同时也隐喻了离别的凄凉。后两句则转向对时局的关注,表达了儒家学者面对边疆危机时的坚定与不避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透露出诗人对时事的关切。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